第267章 规律

白羽凤麟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.in,最快更新农女皇商最新章节!

    苏长贵烧了三个月炭,自然攒了许多炭,不过一开始没有人来要货,他也不着急,这才夏天,本来就是存货的时候。

    一开始确实浪费了两窑成本,不过他用的是一大一小两座窑,主要是试手,熟悉大小不同的差别。

    之后就顺手起来,一家人都围着那八座窑忙碌。

    除了他夫妇是住下的,其他人也分配了任务,白天砍炭木的,夜里守炭窑的,有苏家兄弟的经验在,他们方便了许多。

    这一烧就到了七月,陈子棋才从县城传了消息到镇上,镇上客栈派了人过来说要货。

    去年订货的那些大户人家,还有福安客栈自己都要大量采购。

    光是这几笔大单就够苏长贵一家忙的了,这些订单一出,根本就没多少存货了。

    到了这个月初,富贵酒楼也来下单了。

    陈大娘也早早报了数目,都是街邻们的许多小单凑起来的。这炭好不好,买过的人都知道,他们都当回头客,就说明了炭的质量和价钱都是满意的。

    何况今年依然是买十送一的优惠生意,炭质又好,大家都很乐意提前订货。

    不过根据苏芳离开前定的策略,只有冬天以前提前来下订单的才依然是十送一的优惠,到了冬天现买的,就不优惠了。

    他们出发先到了福安客栈,这消息自然由福安客栈放出去,也因此大家都早早来下订单,而且是先付银子。

    银子是林大娘收着,并且记了帐,就像当初苏芳做的那样,每一笔多少炭、多少损耗、多少收入、多少分成,都照着规律做了记录。

    只不过去年有许多兄弟分成,今年只按林、苏两家五五分,这帐就容易得多。当然分银子也更多了。

    白花花的银子早早拿到手里,随便一笔订单收入就分到一百两左右,可把苏长贵一家人乐坏了。而林家的分成,林天明早就交给林大娘来赚。

    他们以后不常在家,他也没时间打猎,酒楼生意又是苏芳的,林大娘总要有些傍身积蓄才是。

    当然苏芳知其然、不知其所以然,但她原本就将烧炭的利益拿来家用,现在交给婆婆,她自然不会多说什么。

    这次回到家,她看烧炭生意已上轨道,自然丢开不管了。

    她如今可是有身子的人,之前又那么奔波忙碌,回到家里自然是要好好休息的。

    当然回来的第二天,林天明去王家和王正华了解了运输情况,又约定秋收之后去新州送粮之后,就去药庐请李郎中来诊脉。

    李郎中这才知道苏芳已经有喜了,乐得哈哈大笑,很是欣慰地看着林天明,说了些感慨的话。

    当年那个叛逆的少年、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爱惜自己的少年,如今已经长大了,变得稳重可靠了。

    看着他成家立室、娶妻添子,作为长辈,自是很欢喜。

    要说林天明在这村子里最敬重谁,除了老村长,就是这李郎中了。

    转眼到了中秋节,苏芳同林天明回娘家去,弟弟也回来了,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做月饼吃。

    一年前的中秋,正是苏芳出嫁、林天明娶妻的大喜之日,转眼他们成亲就一年了,一家人说道起来仍是感慨不已。

    中秋之后,苏长安便带了弟弟又回县城去,孙志胜虽仍同去,脸上的笑容却异常灿烂,满脸春意就怕别人不知道他快成亲了。

    一年前苏芳出嫁之后,他就订下了苏芳的表妹林梅儿,约定今年种了麦子之后就成亲。

    七月初六,在林梅儿及笄之日,孙家已经正式送上丰厚聘礼,订下九月十八为大喜吉日。

    而那时苏芳正在新州未能参加表妹的及笄之礼。

    当初他们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几个月,以为顶多月余就回来了,说起来,苏芳还是有些惭愧的。

    因此知道日子后,她就跟娘说了,她要去林家送表妹出阁。

    虽说年前就备下了添妆布料,但她还是又买了两套金头面等那一天送过去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月。

    在这之前,大家都忙着收稻谷,一年前的忙碌如今再继续。

    不过苏正清听了林天明的建议,在村里请了人手帮工,三十文钱一天,管三顿正餐、顿顿有肉。

    一年前还有苏长安在家,还有林家一家人在这儿帮忙,如今只靠苏正清自己,不请帮工是忙不过来的。

    虽然苏正清想说不是还有女婿你么,但转念一想,光靠女婿一人还是忙不过来,不如干脆一点。

    而且女婿刚在外面开铺回来,一路辛苦也该让他歇歇了。

    他却不知,去年林天明肯下田干活,纯粹是图表现,表现给苏芳看的。今年可不乐意辛苦自己了,有那时间不如多陪陪媳妇。

    苏正源见兄弟早早请了帮工,他和老爹一商量,也请了帮工,反正家里如今不缺银子花,还不用拖累苏长福。

    苏长福过完节也带着妻儿和小弟回县城去了。他可是亲自参与了拓铺的,这肩上的担子有多重,他最清楚。

    虽说他考上了秀才,今年秋天就可以上县学去,但他放弃了。不是放弃继续读书走仕途,而是要在那之前多赚些钱,有个稳定的事业和收入来源。

    穷人读书为识字,不做白丁,但要走科举之路考取功名,就要有家底子撑着,才能无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以前他家底子薄才放弃,如今为了更好地读书,他要先把家业挣下来。他可以走一步算一步,但他的儿子,一定要顺顺利利地读书长大。

    为此苏长福也很拼。但苏芳也不会将所有的担子都搁在堂哥身上,这次回来就让堂哥优先招人、买人手。

    好好培训一翻,早日用起来,也早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身出来,不要把自己困住。

    当管事们能各司其职、各管一方时,他们的事业也就算真正稳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以后拓铺甚至不用他们亲自出马,有规矩可守、有规律可遵,照葫芦画瓢也行。

    而现在,正是制定规矩、稳定规律的时候。

    收完稻子抢着翻耕、施肥、种麦子,这一忙就到了九月里。苏芳的身子也足了四月,已经能看出身孕模样了。

    十六岁的孕妇,让她很窘。可是几个月没有林宝贝的嘀咕声,她又很想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