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不能做为投资主体

白羽凤麟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.in,最快更新农女皇商最新章节!

    过了两天,苏长福还没有去镇上,白不凡的马车却先过来了。

    “有货没有?陈大哥那边认识的几个大户人家,都要订单呢,这个月就要送货,够不够送呀?”

    白不凡这次是赶快车来的,陈子画并没有同来。因此苏芳听了并没有调侃他,这一看就是来办正事了。

    是真的急要货,担心他们供不上。

    “你要多少?”苏芳认真地问他。

    “我看看啊。”白不凡拿出一张信笺看了看,念道,“王大户家要一千斤!李大户家要一千斤!刘大户家要一千斤!林大……”

    “停!”苏芳拧眉摆手,“是不是每家都要一千斤?你就说有多少个买家吧。”

    “有六个要一千斤的,还有三个要六百斤的,八个要四百斤的。”白不凡目光也认真地扫了一遍纸上名单,担忧地看着苏芳,“我看你们还要再建两座窑才行。”

    二十斤为一篓,一千斤就要五十篓,六个就是三百篓,要送三十篓出去;三个六百斤也要九十篓,送九篓;八个四百斤也要一百六十篓,送十六篓。

    加起来就是五百五十篓,再加上赚送的五十五篓,总数超过六百篓了。

    “咱们现在只拿得出一百多篓,拿不出六百多篓,还要给富贵酒楼送三十三篓,这个月只怕赶不出这么多货,要下个月才行。”

    苏芳一边算帐一边说道:“看能不能通融一下,各家也不能马上烧完这么多炭,一个冬天还很长,咱们按四次送货,到冬月中旬送完。”

    “啊,陈大哥好像是说他跟买家说明过,可以分五次陆续送,但不能隔太久,不然就不要了。”白不凡想起来连忙提醒。

    苏芳猛翻白眼。

    “不能隔太久是多久?”林天明在一旁无奈开口,“我们的期限是冬月中旬,也就是在冬月十五之前供货。”

    “应该差不多吧,你们先把前期的炭尽量送上呗,后面实在供不上也没办法了,人家要就要,不要运到了县城总要卖完。”

    白不凡挠头,怎么没生意要发愁,有生意还是要发愁啊。

    “那行,先把货都装上,镇上的晚点送,先给你送县城,你一车才拖得了多少,是要咱们货送吧?”林天明蹙眉盯着白不凡。

    “师兄英明!”白不凡立刻咧嘴一笑,露出讨好的笑容,“我在这里住一晚,明天咱们一起上县城送货。”

    “据我所知,福安客栈有自己的车队,你只要把货送到镇上就行了。”林天明却表情不变地灭了白不凡要住下来的念头。

    “现在还早,赶紧拖一车走,我让堂哥也赶驴车跟你去,你招待他吃饭,下午再跑一趟,剩下的明天再来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,小气师兄。”白不凡立刻垮了脸,却不敢反抗林天明。

    大家立刻将后院里的炭搬出来装车,每车拖了三十篓走了。

    “夫君,咱们再建两座窑吧,可别第一次和人家合作就供不上货,以后可是长期生意。”苏芳靠在林天明胸前,无奈地询问。

    “嗯,这次挖两座大窑,前面四座挖太小了。”林天明也发现了问题。当初他们也没想到生意刚开始就能接连到来,根本没给他们攒货的机会。

    只能说陈家的业务能力太强了。

    当然陈子棋拉到的只是县城很小一个份额,县城大户很多,家境稍微好些的人家一个冬天都能用小几百斤炭的。

    而那些大户,要么在外地有生意,要么在县城就有生意,铺子里也会需要炭,还能送礼,他们用过了福安客栈的炭觉得不错,自然想多买。

    用途太多,需求自然就多起来。

    这边林天明让苏长宁回家把爹和大伯、爷爷都叫过来,要连夜挖出两座大窑才行。而苏芳已有了新的主意。

    她知道舅舅家在林家村,也是在桃枫岭山脚下住着,不过是在另一头,还要翻过山岭子,家也在离山脚近的地方,不过没有她家这么近罢了。

    但山脚下也有地,因此在山里烧炭应该方便吧?

    她把这个想法先和林天明商量,但林天明却拒绝了。

    “你不是要让他们跟着你开酒楼吗,今年先撑过去,明年再作打算,我们又不搬去县城,到时县城那边还要靠他们撑着,咱们烧炭没那么多人手。”

    “烧炭是为了让他们赚钱,若酒楼赚钱更多,又何必让他们匆忙烧炭呢,万一没咱们在旁边盯着,烧差了不是白忙活。”

    苏芳一想也对,不能因为突然多起来的订单就自乱阵脚,烧炭虽然会作为长期利益,但利益太小了,不能做为投资主体。

    而且她也是想通过烧炭的事观察一下兄弟们的品行和可信度,并不是要从烧炭赚多少钱。

    于是苏家的男人都来了,连孙老头都带着两个儿子和孙志胜的大哥过来了,只是挖窑,他们还保证了不会泄露挖窑的事。

    意思就是不会将自己见到的可能是手艺的东西外泄。

    没想到他们自己先就在意这个保密问题,苏芳感激地道了谢,当晚她带着妹妹负责晚饭,苏林氏过来了也帮着背土、运砖,忙个不停。

    两座大窑愣是连夜赶了出来,不过要晾一天,但他们早就总结出经验,不会等空气自然晾晒,而是用烧劣炭的方式暖窑。

    如今有八座窑,四座小的最靠近后门,远一些有两座中号的,再往上一段路就着另一道山坎子建的就能一座顶两座了。

    但窑大了风险性也相应增加。但按照林宝贝提供的技术资料,他们首先建的窑是缩小了尺寸的,两座中号窑才是标准尺寸。

    但技术资料也有说烧大窑的方式,就像一个升级版,烧了这么久,他们决定尝试升级版。

   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,他们决定连烧两窑看看效果,前期货炭率会不够,但后面就能供上货了。

    当然第二窑能出正货自然更好,不过是两手打算罢了。

    这天起砍炭木的任务交给了苏家两房和孙家的大人,按二十文的工钱每天干活,就负责送炭木过来,这样省了大家烧窑的时间。

    夜里他们还要做炭篓,按十文钱一个给苏芳。这么一算,虽然活儿多,但也能赚一笔小钱了。